-- 作者:88ht0032
-- 时间:2009-05-07 10:54:54
-- 主题:竞价交易捧热酒店产权 资本“抄底”
峰回路转。最近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一酒店项目颇有戏剧性,这似乎意味着原来捂紧口袋的资本开始看好酒店业前景,出手“抄底”酒店产权。 
    “折价货”成为抢手货 
    去年年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的上海石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S上石化)将持有的杭州新金山大酒店100%股权以2.26亿元价格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出让,然而在有效挂牌期间一直未能征集到意向受让方,之后出让方只能连续两次调低挂牌价格。今年3月初,该项目第二次以1.7亿元价格挂牌。此后,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项目挂牌信息披露后在很短时间里便先后征集到5个意向受让方。近日,这宗项目采用电子竞价交易方式成功转让,其间共经过63轮激烈的报价,最终竞价至2.57亿元成交,不仅比最后挂牌价高出51.18%,而且与第一次挂牌价相比也有13.16%的溢价。 
    据说参加这次竞价的意向方多为浙江企业,其中三家浙企颇有诚意,一家坚持到2.5亿退出;另一家一直竞价到2.56亿,直到红楼集团第63轮的2.57亿竞价出来,才一锤定音。这一情形,与酒店之前数次折价转让均未找到下家,形成巨大反差。 
    资料显示,红楼集团是浙江一家集专业市场、精品旅游、现代商贸、宾馆酒店和高档房产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红楼集团董事长、总裁朱宝良在浙商里算是风云人物,他上世纪90年代出道,热衷投资市场。杭州人熟悉的环北小商品市场、杭州家电城等均是其旗下资产,在长三角还有上海宝良家电市场、南环北服装批发市场等。2000年,朱宝良出资9000万元,收购了浙江富春江旅股份有限公司49.6%的国有股权(此后逐步增持到80%的股权),将桐庐知名景点收入麾下。2003年,红楼集团入主兰州百,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3年后,大股东将富春江旅股份注入兰州百,实现了塞外边陲与江南山水的资本“融合”。 
    新金山大酒店产权为何能最终风光“出嫁”?分析人士认为,这首先是因为新金山大酒店的投资亮点最终被资本认可。 
    上石化董秘张经明介绍,2002年起,上石化所属的中石化集团整体战略调整,清理整顿与主业不相符合的三产,像酒店、疗养院等均在剥离之列。新金山大酒店的转让,就是这整体战略中的一环。 
    公开资料显示,地处杭州市区黄金地段的新金山大酒店按涉外四星级酒店标准建造,2001年1月正式营业,注册资本2.054亿元,其中S上石化持有22.96%股权,旗下子公司上海石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有77.04%股权。挂牌公告显示,以2008年7月31日为基准日,新金山大酒店总资产为23424.0364万元,负债842.3136万元,净资产22581.7228万元,此前两年分别亏损447.25万元和175.29万元。 
    虽然新金山大酒店经营状况不佳,但是其资产价值却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新金山大酒店位于杭州市中心庆春路和中河路的交叉口,距西子湖仅5分钟的车程,观光、购物,交通十分便利。酒店楼高82.7米,地上建筑23层,地下2层,拥有各种房型255套,是杭州市少见的高层圆柱形建筑物,也是西子湖畔的制高点。 登高远眺,西子美景、钱江风光尽收眼底。杭州人熟悉这家宾馆,另一个原因是二楼的“金山顶上鱼翅”,这家餐馆以鲍翅消费而闻名杭城。分析人士认为,这家涉外四星级宾馆正式成为红楼集团的新成员后,将填补红楼集团在杭州市区没有高星级酒店的空白。      酒店业“抄底”正当时? 
    除了新金山大酒店本身的价值被资本看中之外,分析人士认为,新金山大酒店从遭冷遇到受追捧的经历,恐怕是资本开始对酒店业看好的一个印证。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从金融界一路波及到实业界,酒店业作为与金融实体关系最为紧密的产业,影响在所难免。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已蔓延至亚太地区,酒店经营者在2008年下半年已开始感到经营压力。去年11月15日,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程度的调查报告显示,投资计划都趋于紧缩,其中房地产、酒店业首当其冲。汉庭酒店被鼎晖投资等暂缓融资,酒店连锁机构“七天”也出现了融资困难,不得不选择股权加债权的方式进行融资。 
    到了2009年,酒店业似乎还是面临着大挑战。根据中国经济型酒店网的调查,全国经济型酒店2009年初的入住率滑坡二成,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全国纳入监测的各大城市四、五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仅为50%左右,其中上海五星级宾馆出租率为40%,浙江、江苏不到50%。 
    然而,在另一些资本的眼中,此时却成了寻找酒店业投资机会、迎接市场复苏的最好时机。金陵饭店集团董事长汤文俭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原来不少看好酒店业的投资者纷纷“撤离”,现在无论是土地成本、建造成本,还是筹备期间的人力成本、采购成本都很低,“酒店从投资到开业,至少需要2—3年的周期,届时金融危机影响消退,市场逐步复苏,新项目正好投入运营。” 
    一些海外资本也看好中国酒店业的潜力。欧美酒店业主纷纷表示,由于美国消费力减弱、航空公司麻烦不断,他们在国内生意大受影响,而中东和亚洲市场却给他们带来机遇。希尔顿酒店集团总裁克里斯多佛·纳塞塔戏称“吸引力的中心正在东移”。他表示,希望未来几年酒店业能在印度、中国等亚洲地区蓬勃发展。他还补充道,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名牌忠诚度更高,品牌忠诚度意味着酒店的入住率更高,因此希尔顿在亚太地区的需求量很大。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中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者将达到28亿人次;居民人均出游两次,出境旅游将达到1亿人次;旅游市场总量将达到30亿人次。与旅游相关的酒店业必将迎来更佳的发展契机。 
    对于长三角地区酒店业来说,2010年的世博会,也将为酒店业创造成长良机。持续半年之久的上海世博会,每天参观人次约有40万,高峰时期可能会有70万人次,极高峰将达80万人次,整个世博会接待人次将达7000万,是2007年上海接待的国内游和入境游总人次的64%。大量的人流将给酒店业提供财源。 
    打造“哑铃形”新格局 
    今年以来,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这个窗口看,酒店业的产权交易升温还是比较明显。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统计,今年以来,酒店旅游行业共计成交11宗,成交金额7.7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0.09%。 其中有一宗交易标的是上海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出让方是一家中央企业,该宗标的被上海一家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成交金额8000万元;另一宗交易标的是上海某饭店45%产权,出让方是上海某国有控股的酒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该标的被一家私营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收购,成交金额1.2亿元。      对于酒店投资,行家提供了不少忠告。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表示,金融危机使客源入住结构发生变化,这将对高端国际五星级酒店及国内业主自行管理的四、五星级酒店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原有的一部分有支付能力的国际商务旅客应该会从高端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转而选择标准国际五星或四星级酒店。新注入市场的四星级国际品牌酒店势必瓜分国内五星级酒店的市场份额。而国内新的经济型酒店也会侵蚀国内四星级酒店的市场份额。由此判断,建设高端的奢侈品酒店将需要更成熟的考虑。他建议,投资酒店业,从目前的消费需求来看,除了要针对高端商务人群发展一定数量的高星级酒店外,还应针对不断兴起的自驾、自助游市场,开辟适合中低端消费层次的精品化酒店,打造出“哑铃形”酒店新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