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营 
    在同行的印象中,宜必思在中国的战略就是“工业园区”建店。2004年其试水中国市场的第一家店,选在了天津的泰达工业园区。直到2008年8月其在北京开出宜必思三元桥店,此前所有的14家都集中在成都、武汉等所谓的二线城市。 
    普遍而言,一线城市、核心城市都是其他品牌连锁型经济酒店的兵家必争之地。这其中,除了有“尝试”的因素外,“也是考虑到经济型酒店前两年竞争过热而导致一线城市投资成本过高的原因”。宜必思内部人士说。但据酒店业内人士介绍,几乎所有外资品牌的连锁酒店都曾考虑过中国市场,但最后的判断是需要等市场价格“再往上走一点”,才有赢利可能。 
    在工业园区和二线城市扩张之后,在最近两年,宜必思又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到了一线城市,2008年相继在北京、上海开出了第15家店和全球第800家店。未来“南到惠州、江门,北到满洲里、海拉尔在内的一二线城市”都是宜必思的重心所在。 
    但直至如今,宜必思都是用“自行投资”的拓展之路。 
    在与开发商合作的过程中,宜必思会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买地、定制以及租赁这三种运营模式。“买地”是指从拿地开始都是雅高自己操作。“定制”则是开发商自己没有投资酒店的打算,但其项目用地中包含酒店计划。比如宜必思北京三元桥酒店,就是从产品定位到如何经营,宜必思都与开放商进行了合作。而租赁模式的典范就是宜必思青岛黄岛店,租用开发商已经做好的项目,但前提是“符合宜必思的建造标准和要求”。 
    这样做显然限制了宜必思的发展速度。“任何一种经营模式都有它的优势和缺陷。”齐达威说。 
    他告诉记者,在欧洲市场上,宜必思实际上也同样采用特许加盟形式。比如在法国,超过一半的宜必思酒店都是加盟店。 
    “在中国,当我们的连锁经济型酒店进一步完善,酒店网络也进一步完善后,宜必思会考虑采用特许加盟形式来增添新成员”,齐达威称。
9 7 1 2 : | (本文已被浏览 4546 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