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09年,酒店业似乎还是面临着大挑战。根据中国经济型酒店网的调查,全国经济型酒店2009年初的入住率滑坡二成,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全国纳入监测的各大城市四、五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仅为50%左右,其中上海五星级宾馆出租率为40%,浙江、江苏不到50%。 
    然而,在另一些资本的眼中,此时却成了寻找酒店业投资机会、迎接市场复苏的最好时机。金陵饭店集团董事长汤文俭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原来不少看好酒店业的投资者纷纷“撤离”,现在无论是土地成本、建造成本,还是筹备期间的人力成本、采购成本都很低,“酒店从投资到开业,至少需要2—3年的周期,届时金融危机影响消退,市场逐步复苏,新项目正好投入运营。” 
    一些海外资本也看好中国酒店业的潜力。欧美酒店业主纷纷表示,由于美国消费力减弱、航空公司麻烦不断,他们在国内生意大受影响,而中东和亚洲市场却给他们带来机遇。希尔顿酒店集团总裁克里斯多佛·纳塞塔戏称“吸引力的中心正在东移”。他表示,希望未来几年酒店业能在印度、中国等亚洲地区蓬勃发展。他还补充道,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名牌忠诚度更高,品牌忠诚度意味着酒店的入住率更高,因此希尔顿在亚太地区的需求量很大。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中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者将达到28亿人次;居民人均出游两次,出境旅游将达到1亿人次;旅游市场总量将达到30亿人次。与旅游相关的酒店业必将迎来更佳的发展契机。 
    对于长三角地区酒店业来说,2010年的世博会,也将为酒店业创造成长良机。持续半年之久的上海世博会,每天参观人次约有40万,高峰时期可能会有70万人次,极高峰将达80万人次,整个世博会接待人次将达7000万,是2007年上海接待的国内游和入境游总人次的64%。大量的人流将给酒店业提供财源。 
    打造“哑铃形”新格局 
    今年以来,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这个窗口看,酒店业的产权交易升温还是比较明显。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统计,今年以来,酒店旅游行业共计成交11宗,成交金额7.7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0.09%。 其中有一宗交易标的是上海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出让方是一家中央企业,该宗标的被上海一家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成交金额8000万元;另一宗交易标的是上海某饭店45%产权,出让方是上海某国有控股的酒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该标的被一家私营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收购,成交金额1.2亿元。      对于酒店投资,行家提供了不少忠告。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表示,金融危机使客源入住结构发生变化,这将对高端国际五星级酒店及国内业主自行管理的四、五星级酒店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原有的一部分有支付能力的国际商务旅客应该会从高端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转而选择标准国际五星或四星级酒店。新注入市场的四星级国际品牌酒店势必瓜分国内五星级酒店的市场份额。而国内新的经济型酒店也会侵蚀国内四星级酒店的市场份额。由此判断,建设高端的奢侈品酒店将需要更成熟的考虑。他建议,投资酒店业,从目前的消费需求来看,除了要针对高端商务人群发展一定数量的高星级酒店外,还应针对不断兴起的自驾、自助游市场,开辟适合中低端消费层次的精品化酒店,打造出“哑铃形”酒店新格局。
9 7 1 2 : | (本文已被浏览 6253 次) |
|